欢迎来到汉默欧测量技术(苏州)有限公司

汉默欧测量技术(苏州)有限公

HAMOO  measurement  technology(suzhou)co.,LTD              
服务咨询热线:


400-003-9658

对于传统制造业大省江苏:如何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?
来源: | 作者:佚名 | 发布时间: 2020-02-22 | 57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      研发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。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,江苏应该如何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?

       中央提出,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。江苏省委主要领导专题调研江苏科技工作时强调,要“以历史眼光、全球视野去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趋势和规律,以系统化思维加快科技创新步伐,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,在新征程上打造江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”


       聚焦新时代创新路径,江苏省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建设科技强省。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,江苏应该如何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?


与新时代同行打造“五位一体”创新体系


     “创新不能止于创新本身。”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主席刘德海研究员认为,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具有浓郁创新色彩的新时代,要结合新时代从宏观背景理解把握创新内涵,要结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思考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,要结合江苏发展定位来率先研究探索现代化进程。


       坚持创新发展理念,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,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,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,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、实现更均衡更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

       目前在创新型国家的各种要素方面,中国尚有不小的距离。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特征是: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%以上,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在2%以上,对国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30%以下。但是,中国现在的这三个数值分别是40%、1.4%和50%。刘德海认为,作为东部发展大省,江苏不仅要为全国贡献经济总量、贡献财政税收,还要为全国发展大计探路,包括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路。2017年,“两聚一高”被确定为江苏未来五年的发展取向、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。如何理解其中的“聚力创新”?


       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徐宁博士认为,创新不仅是一项活动,更是一个体系,“聚力创新””应是“五位一体”的创新体系,分别是政府、高校和科研院所、企业、平台以及市场。具体来说,政府提供相应的制度供给,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;高校和科研院所既提供“把钱变成知识”的教育培训,又进行自由宽松的科学创造;企业“把知识变成钱”;平台提供载体和孵化功能;市场是企业价值链实现的最终环节。


重点布局产业撬动“颠覆性技术创新”


       江苏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主任方建中教授认为,对江苏而言,重中之重就是要以“创新”驱动新兴产业发展,使新兴产业能够真正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。


       事实上,在创新驱动战略指引下,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孕育壮大。2017年,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.9万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.2%。纳米产业、生物医药产业、石墨烯产业、物联网产业更是在全国形成突出优势。航空航天技术、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,生命科学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6.6%、4.5%、10.9%,表明江苏省新兴产业发展有坚韧的后劲和巨大的空间。


       成绩斐然,问题同样不容忽视。面对快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和资源压力,江苏这个传统制造业大省正在经历显而易见的“转型之痛”。方建中坦言,深圳高新区每平方公里税收达32.8亿元,而2017年底,江苏高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GDP才3.76亿,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。他认为,江苏的产业发展几乎能把“1到99”的渐进式创新做到尽善尽美,但是很少能带来“0到1”的突破性创新。今后必须努力培育一大批本土创新引擎企业,特别是要形成颠覆性技术创新。


“颠覆性技术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


       对于行业而言,颠覆性技术意味着经济效益迅速变化;


       对国家而言,颠覆性技术是关乎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课题。


     “颠覆性创新是政企共同的战略目标,可以预测,一个迎接大规模颠覆性技术创新群集的时代即将到来。”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刘琦岩认为,在“十三五”科技专项规划中,很多内容都是瞄准未来引领产业颠覆创新的领域进行重点布局的。比如电子信息、智能制造、新能源技术、新材料、量子通讯、量子计算机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,如果能够找到突破点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,就能在此领域掌握制高点。


     “需要注意的是,颠覆性技术和颠覆性创新并不完全一样。”刘琦岩认为,颠覆性创新有些是通过颠覆性技术得来的,有些则是通过一些商业模式实现。如果把颠覆性技术和颠覆性创新结合,通过跨界、融合、共享、聚焦,实现过去技术不曾有的功能,再造一个新的市场,是一种非常值得探索的做法。


搭建优质平台打造区域创新引擎


       近年来异军突起的“环同济知识经济圈”是围绕同济大学优势学科知识外溢形成的智力要素密集、产业链完整、供给层次丰富、附加值较高、低能耗少污染、辐射能力强的知识型服务业集聚区,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设计产业聚集区。同济大学文科办公室主任陈强从状态、经验、压力、反应和启示五个维度对“环同济”这个典型样本进行了详细解剖。“环同济”核心区2.6平方公里,拓展区10平方公里,集聚2950家企业,目前产出327亿元,产出强度颇高。


       回溯“环同济”的成长发展史,陈强认为,“环同济”的出现,来自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碰撞。需求侧基于城镇化带来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红利,而供给侧则在于同济大学的知识供给、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供给,政府的政策和制度供给,包括部分产业载体供给。


       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胡义东认为,以“环同济”和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,优质的创新平台可以大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。创新平台的天然使命就是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、产业技术升级的推进器、吸引创新资源的强磁场、重大创新成果的策源地。在功能定位上,要专注于产业技术的研发,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,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,与各方都建立相互合作、共同促进的良好关系。


     “现在创新资源的流动规律在变,开发利用方式在变,科研组织形式和科技创新模式同过去也不一样了,创新平台也面临发展瓶颈的问题。”陈强认为,要尽可能把握全球创新资源流动新趋势,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,把传统的“小设计”提升到“大设计”的高度,或可尝试以提供城市集成解决方案,或打造应用示范和集中交易区为引领,把整个创新发展业态提升到一个新高度。


      “研发和创新平台本身也应作为一个产业来推进。通过自主研发、引进技术研发、引进海外研发公司等三个层面,推动研究机构成为衍生孵化和服务企业的高质量平台。”胡义东认为,构建区域创新新格局,要着力进行关键共性技术、前沿引领技术、现代工程技术、颠覆性技术攻关,快速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企业,打造能干事、易成事的重量级平台和新型高水平研发机构。


释放政策红利为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


       近年来,江苏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稳定高增长态势,高新技术产值的比重在2017年达到41.5%,航空航天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37%以上,智能制造达到26%,新材料达到18.9%。这些成绩是怎么取得的?


       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浦正宁认为,政策从供给端、需求端到制度环境端等一系列的支持起到很大作用。


     “解决政企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”,刘琦岩认为,在创新创业环境方面,中国的科技改革过去是强调单向的改革,后来意识到改革需要双向发力。从要素观到平台观再到生态观,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,我们不断在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中寻找新的科学定位。


      “鼓励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活动,是弥补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短板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佳路径。”省社科院丁宏研究员认为,创业投资是支持和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,也是扩大直接融资市场规模、优化经营市场资源配置、建设江苏金融市场的重要抓手。就目前来看,江苏创业投资行业发展与大省地位并不相称。江苏省的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,数量、规模和质量均有所欠缺,且民营创投机构发育不甚成熟。


       丁宏认为,要从战略层面把发展创业投资行业作为“聚力创新”战略的关键行动,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相关政策,争取最大力度的财税、金融支持,打造更加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江苏创投领域的政策体系。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和知识产权交易市场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,构建“创新企业+研发机构+创投机构+资本市场”相互贯通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。


      “在真实的创新情境中,每一个创新创业者都面临着一系列困境,但互联网平台出现之后, 所提供的快捷服务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。” 浦正宁建议,抓住新消费升级机遇,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,提升中介服务创新创业水平,是未来江苏需要发力的重点。